Overview📌

书籍链接

本书要点概括🔑

  • 我们的大脑中存在两个系统,系统 1(快) 和系统 2(慢)
  • 人们更愿意相信自己是客观理性的,但是思考机制决定了人们很多时候都是非理性决策,从而导致一些直觉缺陷。

How the book changed me🤔?

  • 与合作方沟通时,要么提前掌握锚定效应主动权,否则就应立即结束沟通。
  • 项目开始前,可以进行一轮事前验尸,避免过度自信。
  • 说话时言简意赅,能用简单句子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。这将决定了你在对方眼中是否是可靠的,睿智的,值得信赖的。
  • 疲劳,饥饿等身体状态不佳时不要做重要决策,此时是系统 1 本能的在工作,要防止直觉缺陷。

Top Quotes✏️

  • 在经济行为中,付出就是成本,学习技能是为了追求利益和成本的平衡。因为懒惰是人类的本性。
  • 当人们相信某个结论是正确的时候,他们很可能会相信支持这个结论的论证,哪怕这些论证不正确。如果系统 1 也参与到活动中来,人们总会先得出结论,然后才进行论证。
  • 系统 2 是非常懒惰的,它不愿意付出努力。如果可能的话,消息的接收方会离所有需要付出努力的事务远远地,包括名字复杂的信息源。
  • 人们习惯把相似度当成一种简单的启发手段来做艰难的决策。

Deep In Though💡

快系统与慢系统的区别?

  • 快系统:依靠直接,无意识,消耗脑力少。
  • 慢系统:有意识,专注,理性,消耗脑力多。

大脑思考机制是什么?

人的本质是懒惰的,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,而慢系统需要消耗极大的脑力,因此就决定了他不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。

每个人的思考过程,其实都是快系统和慢系统合作的结果。这两个系统分工明确,它们的配合还有一个特点,就是快系统常常处于自动运行状态,而慢系统处于放松状态,只有当快系统遇到处理不了的问题的时候,才可能会找慢系统帮忙。

遇到问题,如果快系统运行过快,抢在慢系统之前给出答案,既非理性决策

大脑思考机制引发的心理学效应

  • 曝光效应:某人某事儿频繁出现,引起认知放松,从而被判定为可信的。(广告)
  • 启动效应:行为和情感不自觉的被他物启动。
  • 常态理论:已经遭遇了某种小概率事件,类似的事情再发生就不以为意,从而缺乏防备。
  • 因果关系错觉:将持续发生的一些列事件解释为因果关系。(因为苹果熟了,所以从树上掉下来了)
  • 确认偏误:现有猜想或观点,然后再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偏好或者猜想。
  • 光环效应:初始印象好,会觉得 ta 什么都好,后续如果发生的事情符合你对 ta 的判断,则印象会不断加深。
  • 框架效应:本质相同,但是表现框架不同,从而导致人们的感受不同。

大脑思考机制带来的直接缺陷

  • 启发法:慢系统遇到复杂问题时,自动使用另一个简单的问题来替代前面复杂的问题,从而作为复杂问题的结论。
    • 典型性启发
    • 小数定律:人烟稀少的地方,肾炎发病率高?为什么,其实与环境无关,就是样本量少!
    • 合取谬误
    • 忽略回归均值现象
    • 锚定效应
    • 效用层叠
    • 结果偏见:事实会让记忆朝已发生的结果修正。
    • 有效性错觉
    • 过度新来直觉
    • 规划谬误
    • 乐观偏见:人们乐意承担风险,并非风险承受能力强,而是高估了利益,而低估了风险。本质还是觉得胜算大。
    • 沉没成本悖论:已经投入那么多,期望继续投入打捞起已沉默的成本,而不懂的及时止损。
  • 前景理论
    • 确定效应:确定收益和赌一把之间,概率相同,人们往往选择确定收益。
    • 反射效应:确定损失和赌一把之间,概率相同,人们往往选择赌一把。
    • 损失厌恶:人们对损失比获得,更敏感。
    • 可能性效应与确定性效应
    • 联合评估和偏好逆转
  • 禀赋效应:人一旦拥有某物品,对其评价要比拥有前更高。

应对直觉缺陷的一些方法

  • 借助公式法:通过简单的公式运算,有多简单?只需要给每个指标分配分数,然后进行简单的整合,就能提升准确性。
  • 借助他人法:鉴于我们会高估自己,也很难接受自我质疑,同时自己开启慢系统来评估自己是非常困难的,此时可以引入外部视角,通过别人的慢系统来帮助检查我们的决策。
  • 事前验尸法:先假设这件事会失败,然后集中讨论失败的可能性,最终按重要性进行排序。

Summarize

在了解了大脑思考过程后,我们依然并没有办法阻止自己犯错,但是能明白自己错在了哪儿,就是进步。